2025年底超1000亿!AI浪潮之下 Arm CPU凭什么稳如磐石
  • 上方文Q
  • 2024年11月26日 19:30
  • 0

AI人工智能正进入汹涌浪潮的新时代。

无论是底层算力芯片硬件,还是中间层开发框架,又或者顶层应用生态,都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无限活力,也常常会引发猜想和争论:

到底谁才是适应未来潮流的最佳AI计算平台?GPU是否真的让其他所有计算芯片都黯然失色?新势力如何崛起?传统势力如何激发活力?

近日,一年一度的Arm Tech Symposia年度技术大会在亚太五大城市巡回举办,尤其是在国内的上海、深圳两站,带来了4场主题演讲、4场深度对话、13场生态伙伴技术演讲、33场Arm专题技术演讲、2场开发者工作坊,共有超过3500位行业专业人士、工程师、开发者参会探讨。

从这次技术盛宴中,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思考。

2025年底超1000亿!AI浪潮之下 Arm CPU凭什么稳如磐石

2025年底超1000亿!AI浪潮之下 Arm CPU凭什么稳如磐石

【AI的大爆发 Arm的新机遇】

AI已经诞生超过半个世纪,不断演进变革,如今更是迎来了全新的AI计算时代,极有潜力成为当代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

事实上,AI一直都在,包括看似普通的手机解锁、影视特效、照片修复等等日常操作,都离不开AI的力量。

当然对许多人而言,ChatGPT的出现才让AI真正爆发,真正触达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是科学研究。

比如DeepMind最近使用AI预测蛋白质结构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比如AI将临床试验的时间缩短高达50%,这些努力都将挽救难以计数的生命,提高人类生存质量。

在中国,AI更是有着无穷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有机构预测,到2026年底,中国的道路上将有100多万辆搭载L3级别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汽车。

在智能终端领域,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将有1.7亿台以上支持AI的智能手机,55%的PC都会支持AI功能。

2025年底超1000亿!AI浪潮之下 Arm CPU凭什么稳如磐石

正是这些AI,在改变着我们与世界交互的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简单、更安全,为更美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在技术上,AI比历史上任何一项技术变革都需要更高的算力、更大的内存、更好的能效,需要将大量算力部署在极度受限的功耗环境中,而这正是Arm的强项。

历史上,每一步计算技术的变革与转型,都需要具备卓越性能、能效、扩展性的计算解决方案,能够加速产品上市与普及,这正是面向未来的Arm计算平台的核心特性。

【AI时代 CPU仍旧无可替代】

如今说起AI计算,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想到GPU,想到NVIDIA,想到黄仁勋。

确实,老黄打造的一代又一代高性能GPU,算力无可匹敌,生态更是牢不可破,一直是AI大模型训练、AI计算加速的首选方案,老黄甚至多次得意地宣称“GPU将会彻底取代CPU”。

不过说实话,老黄自己内心肯定也明白,这不过是宣传话术,他自己都不信,不然为什么还要费心费力打造Arm架构的Grace CPU来搭配GPU加速器组成完整的服务器?为什么还一直念念不忘要进入AI PC CPU市场?

诚然,GPU算力最强,还不断涌现各种AI加速芯片方案,NPU、TPU、ASIC、FPGA等都在争夺一席之地,但是几十年来,CPU的核心中枢地位从未改变。

在某个特定方面,CPU肯定不如五花八门的加速芯片,但它强就强在通用性和适应性,什么都能做,而且就像个指挥家,可以调动、联合任何其他硬件,满足各种各样的AI计算所需,发挥最高效率与能效。

更何况,CPU本身也在不断自我革新进化,计算性能突飞猛进,可以灵活地满足各种计算与控制需求。

2025年底超1000亿!AI浪潮之下 Arm CPU凭什么稳如磐石

那么,AI计算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CPU?

Arm 基础设施事业部产品解决方案副总裁Dermot O’ Driscoll指出,AI需求庞大,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如何打造计算要素,同时我们正面临全新的需求,无是算力、性能、能效,还是上市时间,需求都在不断提升,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切。

2025年底超1000亿!AI浪潮之下 Arm CPU凭什么稳如磐石

构建计算的方式也必须随之演变。芯片不再是单一的模块或组件,这样无法充分释放性能和能效,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需要深度的集成,需要充分的功能协作,从而实现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带宽、更高的能效。

为了充分满足未来AI计算所需,我们需要强大、弹性的计算平台,需要释放足够的性能与能效,需要丰富、易用的开发工具,需要打造广阔的生态,需要方案快速上市落地。

基于这样的思考,Arm正在AI计算时代重塑自己,重塑整个行业。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