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的黄昏:造就山寨繁荣 搁浅于智能时代
  • Ruskin
  • 2011年04月08日 17:24
  • 0

内部问题

让蔡明介烦恼的不止是产品竞争或业绩不够优秀。他复出不到3个月,无线通信第二事业群总经理徐至强和CFO兼发言人喻铭铎先后离职。

1999年,蔡明介从Rockwell挖来徐至强,开始投入手机芯片的研发。当时有传言说,徐是全球“唯二”能带领团队开发手机基带芯片的华人之一。在联发科苦战10年后,他在2009年被蔡明介提拔至最重要的手机芯片事业群任负责人,蔡自己退守幕后。

徐志强在手机芯片事业群总经理任内,确实战功彪炳。他与中国各大手机品牌交好,勤跑各省大小客户。很多原本根本不认识联发科的手机厂,都因为他才开始成为联发科的坚定拥护者。

但是,就像联发科的英文名“MediaTek”、“MTK”与“明介”的英文缩写“MK”有着天然联系,这家公司始终属于蔡明介。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作为联发科营运主力的手机芯片事业群,蔡真的完全放手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蔡明介经常参加各种电信产业的会议,并勤跑大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与客户见面,否则他尽可以坐镇台湾,将一切交给徐打点。

从徐至强的角度,也很容易找出联发科不尽人意之处。尤其在分红配股上,最近就传出他并不满意—徐负责的手机芯片事业群创造了联发科70%以上营收,如以50%的毛利率计算而不计其他运营成本,他们每年替蔡明介赚入350亿以上的新台币,是台湾一两百家小芯片设计公司获利之和。但为顾及整体平衡,即便在如此突出的业绩下,蔡明介也不能让徐至强得到明显高于其他事业群总经理的收入。

另一大问题是,以徐至强这样的功绩和能力,能否上位掌管整个联发科?现任总经理谢清江还是光驱芯片时代的代表人物,深谙“二把手”哲学。在蔡明介低调的个性下,谢多年来也都是一个“没有声音”的总经理。至于徐至强,个人品牌能见度自然更低,更大格局下的管理能力也未经验证。

这背后真正的问题是,蔡明介之后,谁能接班?

联发科已是全球第四大芯片设计公司,竞争对手都是高通、AMD和博通这样的世界级强豪。单论技术实力,联发科如今已不会逊色太多,成本上的控管更可谓世界第一。但若论及管理储备的厚度,还相去甚远。台湾晶圆代工业创始人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是全球最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尽管已80高龄,仍无法完全将工作交给后人。联发科也一样,蔡明介将其打造成亚洲最顶级的芯片设计公司,如果仅从台湾搜寻接班人,自然很难。更重要的是,从蔡对外跑客户、冲业绩,对内处理人事问题的做法看,他在授权方面的功力仍需精进。

徐至强的一支独大,也凸显出联发科内部不均衡的问题。手机芯片与消费端很接近,不仅业内人士熟知联发科众多手机芯片型号,一些稍微狂热一些的手机爱好者也如数家珍。相比之下,光驱和电视芯片仍属于传统B2B业务,距离一般人很遥远。以前的联发科只要躲在台湾新竹科技园中,就可以改变全世界光驱供应链而无需对外说一句话。这也是蔡明介个性的真实写照。

但现在,联发科被最闪亮的镁光灯追逐,言行都被置于显微镜下。比如,它早年的生意模式再简单不过,只要通过客户认证、打进供应链即可,没有大规模的奢华发布会,也不用参加任何一场世界级的科技展。进入手机芯片业后,联发科必须适应消费电子用更多曝光和营销来塑造品牌的逻辑,每年的CES、北京通信展和巴塞罗那电信展都要到场。与此相适应,联发科的经营也越来越透明。今年3月上旬的分析师日可谓其史上最透明的一天,从各种经营数字到对未来的预测悉数公布。

原来低调神秘的文化已不能适应现在的业务,联发科必须像英特尔深入人心的“Intel Inside”一样打响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它才能在山寨机市场之外,赢得欧美品牌手机客户。2007年,它并购亚德诺半导体(ADI)的手机芯片部门,希望借重对方在欧美的据点以及与大牌厂商的联系,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和业务,但迄今没有太大成效。

未来转机

在听过一整年的坏消息后,蔡明介也在尽力释放各种积极消息。3月16日,联发科并购雷凌科技,成就台湾芯片设计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金额超过182亿新台币,让外界颇感震惊。

雷凌是亚洲最大WiFi芯片厂商,此领域全球只有美国的创锐讯(Atheros)和博通领先于它。过去七八年WiFi已风靡全球,包括无线AP和网卡在内的终端产品90%以上来自台湾,但其中的核心芯片一直出自美国芯片设计公司。过去10年,30家以上的台湾芯片公司都在WiFi芯片上有过大额投入,但都无法跨过技术门槛。

创锐讯和博通的联合绞杀下,雷凌是洗牌之后极少数留下来的幸存者。前创锐讯总裁兼CEO克雷格·巴拉特(Craig Barratt)在美国碰到雷凌董事长高荣智时,一坐下来就直言:“雷凌真是令我戒慎恐惧的对手。”成立至今,雷凌并非没有想过拓展业务,但最终对很多流行的热门芯片题材敬而远之。“我们非常专心地专研WiFi,看到路边的野花,都不敢采。”高荣智曾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尽管技术实力很早就能与创锐讯平起平坐,在对方被高通并购后,雷凌面临更高强度的世界级竞争。它在2010年并购诚致科技,双方正研发能将无线和有线宽带合而为一的系统单芯片。如今雷凌并入联发科,直接的想象就是,未来山寨机的基带芯片有可能因此整合进宽带上网功能—更多功能、更完整的芯片解决方案、满足更多客户需求,正是蔡明介和联发科的看家本领。

预计未来5年,WiFi年成长率都在20%以上。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是电视游戏主机、数字电视等各种消费电子产品都会广泛内建WiFi芯片。再加上与高通的长期竞合关系,蔡明介必须深思在芯片上整合WiFi功能的必要性。这将是联发科合并雷凌之后的下一波成长契机,蔡明介必须牢牢抓住。

2011年,蔡明介还有另一个发展重点:中国大陆。

目前,联发科已经开始进驻武汉东湖开发区“光谷”。在积极拉拢联发科的各内陆省份中,武汉提供的条件最好,仅以公司用地而言,就广达64公顷,厂房建成后最多可容纳8000人,比新竹工业园的5000人规模更大。未来如能将研发人才调拨到位,武汉完全可以成为联发科的第二生产基地,甚至运营中心向此倾斜。

如果能将并购雷凌和武汉基地的势能发挥出来,蔡明介确实能带领联发科在重围中走得更远。但这并不是上述所有问题的便宜解决之道,而且需要时间来发酵。2011年必定是联发科历史上关键的转折年,这个转折点是通往向下的曲线,还是更大的辉煌,就取决于蔡明介在芯片设计领域30年的功力了。(方儒)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