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冠的罪与罚
  • 上方文Q
  • 2012年03月13日 16:38
  • 0

品牌之殇

到了2006年,唯冠国际的利润达到了最高峰,截至该年的6月30日,唯冠国际实现净利润1.8亿港元,年收入则达到了161.78亿港元。同年10月,唯冠公司在全球约有11000名员工。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7处分公司,在全球5个国家共计拥有7处生产基地。

唯冠国际前副总裁王明俊在2004年时就表示,作为唯冠国际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深圳晶冠科技及深圳唯冠在2004年上半年即实现出口4亿美元(以深圳唯冠贡献为主)。

有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为2010万台,其中有23%约462万台来自代工。冠捷去年第三季以19.9%占有率居专业代工厂之首,唯冠排名第二。

但也从这一刻起,冠捷向左,唯冠向右。

资料显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当时的中国显示器正进入高速成长期,其产量已经从2000年起连续三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国内显示器产量为5639万台,比2001年的产量增加了30%。其中CRT显示器产量为4581万台,占总产业产量的81.2%,同比增长了10%;而LCD显示器产量为1058万台,占产业产量的18.8%,同比增长了5.41倍。

唯冠的老对手冠捷最终决定采取代工和自有品牌“两条腿”走路,2005年12月16日,冠捷宣布以3.58亿美元收购飞利浦电脑显示器及平板电视业务。这一举动将此前在全球显示器市场排名榜首16年之久的三星挤落到老二的位置。

尽管冠捷制造在全球市场几乎无人可敌,然而,其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相形见绌。

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加工贸易新政出台、新劳动法的实施等诸多的“利空”情势将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本来就不大的利润空间极度缩水,这逼迫更多的代工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

“从销售到品牌,我们要转型!”时任冠捷科技集团中国区自有品牌总经理的徐文选认为,品牌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命脉,集团若需要长久发展,就要把品牌定调为事业发展的主轴。

事实上,冠捷在成立之初就注册了AOC品牌,并开始在国际化品牌经营之路上缓步前行。2006年,“AOC”品牌显示器首次成为中国自有品牌显示器市场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双料亚军”,成功晋级为中国第二大显示器品牌。据统计,2007年AOC显示器的销量达到了300万台,虽然代工依然是冠捷的首要业务,但两条腿走路的冠捷走得比唯冠要稳妥很多。

这是显示器市场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冠捷已经做好了准备,唯冠还没有。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