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Xperia Z系统基于Android 4.1,界面进行了二次优化,针对国内用户改进明显,内置多款本土应用。但主体来说,界面与此前Xperia手机变化不大。
索尼Xperia Z界面支持多分页显示,进入编辑模式下,界面分为上下两层分区,上层为分页缩略图模式,可直接删除或添加分页。下层则提供了桌面控件、应用程序、壁纸以及主题等4类信息。
由于界面双层编辑模式,用户可以直接在上层调整分页,在下层选取应用,一次性直接拖拽到位。此前按住图标在分页之间轮播的不便。
预装多款本土应用
延续此前Xperia系列手机的功能特点,索尼Xperia Z同样支持浮动的桌面小工具,如上图计时器所示,小工具以浮动窗口的形式在主界面体现,并且可以通过拖动在任意位置摆放。除计时器外,还有计算器、语音备忘等。
漂浮小工具可随意摆放
而智能连接同样出现在索尼Xperia Z手机中,这个类似摩托罗拉“智能操作”的应用,可以通过预先设定触发命令,而激活相应功能。只不过触发动作,主要以外设连接以及时间设置为主。例如,接入耳机可以直接开始播放音乐,拨出耳机则作为终止音乐的结束动作。
一步式智能操作非常方便,可配合smart tag使用
另外,如将触发动作设为“接入充电器”并将时间设为“22点至次日7点”,则可直接将手机调为静音,并开启闹钟,一步式操作非常实用方面。
索尼Xperia Z支持NFC,除了可与其他NFC手机互相传送图片、音乐等, 还可配合索尼的“智能标签”以及NFC扬声器使用,而这点相信接触过索尼Xperia手机的用户并不陌生。除此之外,索尼Xperia Z还支持MHL以及DLNA。
1300万堆栈式传感器:引入动作识别功能
索尼Xperia Z配有1300万堆栈式摄像头,要想彻底了解堆栈式镜头的优势,就要先从前照式和背照式镜头说起。背照式为了增加进光量,感光元件与电子回路放置在同一平面内,以减少电子回路对于光线的耗损。但是这样也随之产生一个问题,由于感光元件与电路受热膨胀系数不同,将有可能致使回路与传感器分裂,造成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背照式与堆栈式传感器区别所在
而堆栈式则将感光元件与电子回路上下层排列,如此可以保证在相同面积内放置更大尺寸感光元件,还可避免布线层在在处理信号时影响到传感器。
此前,索尼发布了三款堆栈式传感器,分别为1313万像素1/3.06英寸的IMX135、808万像素1/4英寸的IMX134和808万像素1/4英寸的ISX014,其中前两款支持硬件HDR。而索尼Xperia Z的传感器不出意外应为IMX135,所以支持硬件HDR,可在HDR模式下拍照和摄像。
索尼Xperia Z的拍照功能可谓丰富,全景、连拍、笑脸快门、HDR(支持拍照及录像)样样俱全,并将索尼相机的部分功能引入到索尼Xperia Z中。智能拍照模式下,索尼Xperia Z拍照设置几乎完全自动化,除了场景、白平衡、ISO等方面的侦测和匹配,索尼Xperia Z还可自动判断手机运动状态。如果在手持晃动的情况下,则会自动启动“运动”模式,以提升防抖水平。而如果手机完全静止不动,则会判定为“三脚架”模式。
拍照功能丰富
拥有多种拍照模式
索尼Xperia Z搭载了目前主流的高通APQ8064四核处理器,主频为1.5GHz,内建Adreno 320图形处理芯片,并配备2GB RAM以及16GB机身存储。从现场安兔兔的跑分来看,14231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分数。要知道,同样采用5英寸1080p屏幕以及APQ8064的HTC Butterfly分数为19261。不过由于现场体验的是工程测试机,系统优化相比正式版相信还有不小差距,此分数仅作参考。
分数并不理想
总结:
总体来说,索尼Xperia Z可认为是目前工艺设计最佳的1080p屏幕手机,索尼多年来的设计积淀在这款手机中集中体现。而采用OptiContrast技术的屏幕,加之BE2引擎,让索尼Xperia Z的屏显效果进一步加成。不过,就目前工程机来看,其发热明显,系统软件提升并不够明显,硬件和外观两个硬性指标加强,凸显了系统优化以及界面部分的创新乏力。但如此并不妨碍其成为一部设计出众、硬件出色的Android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