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14日,公安部组织全国21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开展12·5专案收网行动,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嫌疑人1152名。
警方发布了抓捕现场情况,以及由倒卖个人信息引发的多种犯罪——快递公司员工倒卖3万余条银行客户信息案,导致2000余人受骗;一家黑调查公司利用公民个人信息,预谋上演一出“美人计”害人。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已成为多种下游犯罪的源头。
现场抓捕
1月14日上午9点半,12·5统一抓捕行动在全国21个省区市同时展开。
当天上午,记者跟随北京刑侦总队的便衣侦查员,对大望路现代城的一个投资担保公司进行了突袭。在这家公司,当天只有一位女前台在现场。面对警察的询问,这名女子声称负责人不在,自己刚来对情况并不清楚。
警方在现场发现了用A4纸打印出来的多张业主信息,上面有房间号,以及业主姓名、电话、邮编以及现在的住址等。每个业主信息后面,还进行了标注,有的标着“无人接听”,有的标着“关机”,还有的打了钩。同行的一位中央电视台记者,从中意外地发现了同事的名字,随即核对了一下电话,发现正是自己同事的私人信息。记者发现,仅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的信息,就有3条。
记者随后跟随侦查员来到东二环华声国际大厦的一个追债公司。在这家公司里,警方没有发现太多的个人信息,但其中一条信息显示了被追债人的各种信息,住址、电话、QQ号,甚至亲戚的详细情况。
在这家追债公司里,侦查员发现了大量还未发出去的广告,上面写着“商账追收、合同纠纷、律师全程跟随”、“寻人定位,不成功不收费”等字样。侦查员现场还查出一个定位跟踪器。侦查员表示,非法追债也属于违法行为。随后,侦查员将涉案人员带走调查。
目前,12·5专案行动共抓获嫌疑人1152名,其中出售信息的源头8名,倒卖信息的中间商218名,各种下游嫌疑人926名。
2000余名银行卡客户被骗
12·5专案前,曾发生过一起2000余名银行卡客户被骗的个人信息泄露案。1月13日,被骗者骆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2011年6月,骆先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M银行的客服人员。骆先生几年前办了一张M银行的借记卡,并用该卡在网上买过东西,由于对方说出了他的姓名、住址,卡是什么时候办的以及购物情况等详细信息,骆先生对这位客服人员的身份由开始的半信半疑转为了深信不疑。
骆先生说,“客服”称M银行正在搞VIP客户回馈活动,买一张300元的电话充值卡,就可以免费得到一套价值数千元的欧莱雅化妆品以及保温杯等礼品,货到付款。骆先生表示参加该活动。随后,他收到宅急送快递员送来的快递。等快递员走后,骆先生拿出充值卡给手机充值,才发现根本充不了,而所谓的高级化妆品也是假货。
与骆先生同样遭遇的,还有M银行的2000余名客户。从2011年底开始,位于北京西城区的M银行就不断接到客户投诉,称该银行举行活动卖的充值卡充不了值,化妆品也是假的。但M银行并未搞过此类活动,银行向西城警方报案。
300元套装价值仅50元
警方调查发现,受害人收到的“300元套装”快递,多数是从宅急送昌平营业厅发出的。根据线索,警方很快查出了一个窝点设在杭州的电信诈骗团伙。
团伙中的张土、毛由在杭州租了一间出租房,买来M银行客户信息,冒充银行给这些客户打电话,号称正在搞活动。为了让客户相信,他们采取先送货后付款的方式。等到客户发现充值卡无法充值时为时已晚。宅急送公司则将收到的款项扣除相关费用后,转给两人。
据张土等人交代,所谓的300元充值卡,其实是花几元钱找人做的,根本充不了值。价值数千元的化妆品,也是几十元的假货,一套礼品的成本也就50元左右。骗一个人,他们净赚250元左右。
据警方统计,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张、毛等人共骗得130余万元。除了M银行客户,张、毛二人还从网上购买了凡客网、淘宝网等网站的网购人员的信息,进行诈骗。去年9月,张、毛分别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案件并没有因为张、毛二人的获刑而终止。他们手里的银行客户信息从何而来,成为警方追查的下一个目标。
与张、毛二人同时受审的还有一个名叫张莉的女子,她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罪名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毛由交代,他的信息就是从张莉手上买来的。
宅急送快递员浮出水面
张莉说,她的信息是从一名宅急送快递员手中买来的。警方再次把目光对准了宅急送。
去年3月,警方对宅急送昌平营业厅快递员杨新的住处搜查时,在其电脑上发现了3万余条M银行的客户信息,这些信息正是卖给张莉的那些信息。杨新称,这些信息是从其以前的同事、时任宅急送八达岭营业厅崔村点的快递员黄山手中得到的。至此,这些信息的最终来源才算查清。由于涉及地域管辖,杨新和黄山被移交昌平警方处理,去年9月被昌平检察院批准逮捕,并向法院提起公诉。
目前,两人正面临法律的惩罚。
一条个人信息仅卖4毛钱
1月14日下午,记者在昌平看守所见到了杨新和黄山。杨新称,这些信息是由黄山提供给他的。由于M银行要通过宅急送给客户送货,因此宅急送保留有客户的资料。“我和黄山一起喝酒时,他说弄来了一些个人信息。我就联系以前的客户张莉,对方先拿了200条试用,后来就把3万余条信息全部拿走,每条给了4毛钱,总共一万多元,我和黄山平分了这些钱。”杨新说。
杨新告诉记者,他从2000年一直干快递,月收入在7000元左右。但快递员的收入与业绩挂钩,他为了让客户在自己这边多发货,才将信息提供给客户。
对此,黄山却有另一种说法,“是杨新找我要信息的。”这些信息是他无意中在单位的电脑上看到的。由于他所在的快递点用的是以前员工的老电脑,因此还没有新系统,电脑上的信息谁都可以看到。由于之前杨新跟他说过要信息的事,他就把这些信息拷了下来,提供给了杨新。
黄山说他来北京已经8年了,2009年开始干快递,每个月的收入也有5000元左右,提起曾经的朋友杨新,黄山说“挺恨他的”。(文中嫌疑人均为化名)
三部门将制定情节严重标准
据公安部介绍,倒卖信息涉及的部门中,已经从传统的工商、银行、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部门,向房产、物业、保险、邮政、快递等各行各业迅速蔓延,买卖的信息也包罗万象,包括银行资料、户籍、出入境、航班、护照、车辆、宾馆住宿等。而这些信息成为多种下游犯罪的源头。
去年上半年,公安部曾组织全国20多个省区市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但由于此类犯罪成本低,“市场需求”大等原因,快递等信息仍然被大量泄露,形成公民个人信息买卖的“地下产业”和黑色利益链。因此,去年12月5日,公安部成立12·5专案指挥部,再次对侵害个人信息犯罪进行打击。
据办案民警介绍,在打击此类案件时,除了保密难、取证难,如何处理成为最大的困扰。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第253条规定,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窃取或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但什么程度才算情节严重?“有时候由于嫌疑人的行为没有产生所谓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该人无法处理。”办案民警说。
目前公安部正与最高检、最高法沟通,准备出台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对相关内容进行确定,制定“情节严重”标准。公安部还表示,在严打的同时,容易成为泄露信息“源头”的有关单位、部门,应建立信息保护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对泄露信息实行追责和问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