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行的第221届美国天文学年会上,来自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行星猎人”项目组的多位科学家宣布发现15颗可能宜居的巨行星,包括一颗已经确认的可居住巨行星。
该项目组的研究论文《“行星猎人”系列文章5: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数据中确认一颗可居住的巨行星和发现其它42颗地外行星》已被提交到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
中科大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002级校友、耶鲁大学天文系博士后王吉是该文的第一作者,他表示:“这只是发现宜居行星这个伟大目标的第一步。就像电影《阿凡达》里的巨行星的卫星潘多拉一样,任何围绕这颗确认的可居住巨行星的卫星都极有可能存在生命。”
研究发现,在恒星周围适宜居住的区域内,水可以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从而为生命的存在和演化提供必要条件。科学家宣称,在新发现的区域内,行星大气温度范围在-75~30℃之间,在此温室环境下可能会存在液态的水域,从而可能会有生命的存在。这些可居住巨行星其实本身并不宜居住,因为它们是以气态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它们周围的卫星非常有可能存在生命。
人类原先已知19个宜居巨行星,它们所在的区域都可能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这次公布的15颗可居住巨行星使人类所知的可居住巨行星数量增加了近一倍。这项新的发现表明,宜居巨行星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是“很普遍却非常陌生”的事件,可居住巨行星的数目可能比原来预测的要多得多。
据了解,“行星猎人”是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及其他一些研究机构组成的联合项目组,致力于调动志愿者协助专业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外行星,搜寻方式是让参与者加入分析来自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发现将由专业的科学家进行审查。自2010年以来,全球已经有超过20万的志愿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