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
改进调音之后,小米头戴耳机的低频下潜明显了很多,整个低频也没有公测版的那样的生硬,能够感受到一定的弹性,下潜深度不错,量感中等偏多,让整个声音比较有厚度,欣赏男声会有还不错的味道,不过若是换上高音质的耳罩,低频的量感就会少不少,音乐的节奏感也会相应减少一些,下潜和回弹倒没有影响,经过我们比较长一段时间的煲机之后,声音比全新状态下松弛了一些,但不管用的耳垫如何,低频还是略显紧,相比很多老牌的耳机厂商,还是略显生涩。 中频:
中频其实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在使用包耳式耳罩的时候,男声的效果比较好,在使用高音质耳罩的时候,女声的效果比较好,并且二者的分化还相当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低频量感所带来的厚度差异,但是不管用什么耳罩,中底型的人声的密度相对来说都会比中高型的人声的密度要低一些,总之就是人声越偏向于高频,密度的表现就会更好。
至于对人声的渲染,依旧比较直白,即便是使用舒适款耳垫,也只是增添了一些厚度,对于整体的情感渲染并没有特别的增强,就是很真实地反映歌手的声音,像王菲、中岛美嘉这样的女声会因为比较偏中高,所以得到表现不错的密度的加持,效果还不错,李荣浩、陈奕迅、蔡琴这样的歌手声音欣赏起来就没什么味道了。 高频:
虽然这句话说了很多遍,但是还是想再说:零售版的高频比公测版柔和了太多了,跟之前的公测版相比就像拿一张砂纸磨去了很多锋芒的感觉,整体细腻了很多,亮度方面控制得也比较好,整体很干净利落,在欣赏钢琴和小提琴演奏的音乐的时候感觉特别明显,比同价位很多头戴式耳机都要干净利落很多,并且不知是否由于刚起步不敢犯错误,整体感觉很严谨,并没有特别放得开,并不华丽,但是欣赏各种乐器都挺到位,并没有“不能听”的感觉。 声场:
不管使用什么耳垫,小米头戴耳机的声场都很开阔,这可能是公测版上唯一一个不需要改进的方面,零售版上也有着同样的表现,开阔的声场很自然很轻松很舒适,有明确的层次感,人声和听者的距离控制得不错,伴奏很安分地呆在人声之后,平面方向的开阔感很不错,垂直方向的开阔感就稍微差一些,声场的形状像一个被压扁的球体,听一听小编制还挺不错,特别大型的场面则会因为纵向的声场稍欠,所以气势也缺了些,不过听流行够了。 解析力:
零售版的解析力相对于公测版有点削弱,但这绝对是大大的好事,听公测版的时候那信息量使得听者会有被信息狂轰滥炸的感觉,零售版相对就收敛了很多,解析力依旧处于一个很出色的水平,声音的细节依旧不少,对于吉他这种乐器的细节表现相当出色,歌手声音的细节也表现得很充分,好评。 易推度:
并不好推,在iPhone 6这样的普通手机上,声音的细节出不来(有可能是本来iPhone 6的解析力表现就不咋地),高频的延展变差,不过最明显的是低频的下潜浅了,若是搭配小米Note,三频舒展度就好不少,但是小米Note的声音也并不是柔和向的,所以声音的细腻度会稍欠,搭配vivo X5 Max这种比较注重柔和声音并且还有充沛推力的前端的话效果则是最好,当然使用推力更大的PHA-3效果自然就更好啦,所以感觉它并不是一副特别容易驱动的耳机。 总结:
正如标题所言,小米头戴式耳机从公测版发展到零售版,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之中它所取得的进步非常明显,声音变得耐听了,现在即便是比较长时间用来欣赏音乐也不会累,所以也是舒服了很多。
相对于K420、K450这两幅耳机,这小米头戴最大的优点是声场的广阔度和自然度,以及更精巧细腻的中高频和高频表现,还有就是更出色的解析力了,AKG的两兄弟反而在小米面前显得比较狂放,在低频表现上优势明显,但除了低频,个人会更喜欢小米头戴的风格。
至于小米头戴相对来说比较明显的不足,是对于声音气氛的渲染,也就是“味道”,低频有点紧,中频和高频都相当直白,若是前端人声好听,那么出来的声音人声就会不错,若是前端乐器表现华丽,那么出来声音乐器就会稍好,但总体来说,依旧感觉不够“放得开”,就像一个刚转学的插班生,恪守各种规定,一切以稳妥为主的感觉,然后对于这样的同学,大家在毕业之后的印象就是“哦我还有个这样的同学呢”了。
那么经过改进的零售版值不值499这个售价呢?以它的素质、做工以及配件良心程度卖这个价钱算合理,虽然并没有达到小米宣传的那样追平千元耳机的性能,但对于499这个价位没什么好黑的,还是那句话,小米头戴只是为这个价位增添了一个选择而已,相对于那些大品牌,它有它的优势(声场、解析力、整体很均衡),也有它的劣势(声音偏紧,染色稍欠),至于如何选择耳机,还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罢。
优点:
声场广阔舒适;
整体声音均衡;
解析力和中高频素质在同级别耳机中处于中上水平;
配件很良心,做工很好。
不足:
声音偏紧偏硬;
低频表现一般,弹性不足;
对于声音的还原过于原味,染色不足;
高音质耳垫和压耳式耳垫的佩戴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