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多口同时输出场景演示
首先是将三个USB接口全部用上,指示灯亮起。
此时接上两部手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然后再将AC插孔利用上,为咖啡壶和伪帝瓦雷音箱供电,此时是五台设备同时使用,达到产品页面宣传效果。但我们不建议这么高强度使用,原因在后面。
六、快充协议测试
1、USB-C1
使用ChargerLAB POWER-Z KT002检测充电器USB-C1口输出协议,显示支持Apple 2.4A、Samsung 5V?2A、DCP协议,以及QC2.0/3.0、QC4.0+、AFC、FCP、PE2.0、PD3.0和PPS快充协议。
PDO报文显示USB-C1口还具备5V?3A、9V?3A、12V?3A、15V?3A、20V?3.25A五组固定电压档位,以及3.3-11V?4A一组PPS电压档位。
2、USB-C2
使用ChargerLAB POWER-Z KT002检测USB-C2口输出协议,显示支持Apple 2.4A、Samsung 5V?2A、DCP协议,以及QC2.0/3.0、QC4.0+、AFC、FCP、SCP、PE2.0、PD3.0和PPS快充协议。
PDO报文显示USB-C2口还具备5V3A、9V3A、12V3A、15V3A、20V3.25A五组固定电压档位,以及3.3-11V4A一组PPS电压档位。
3、USB-A
使用ChargerLAB POWER-Z KT002检测USB-A口输出协议,显示支持Apple 2.4A、Samsung 5V?2A、DCP协议,以及QC2.0/3.0、QC4.0+、AFC、FCP、SCP以及PE2.0这些快充协议。
快充协议测试小结首先可以看到充电器的三个接口支持的协议非常齐全,可以说在主流的快充协议中,除了OPPO系,其他快充协议几乎全部支持。其次,充电器的两个USB-C接口支持盲插,非常不错。
七、充电兼容性测试
1、USB-C接口
iPhone12 Pro Max 支持USB PD和Apple2.4A快速充电协议,使用这款充电器的USB-C为其充电,功率为8.96V 2.53A 22.69W。
努比亚红魔5G手机支持PPS、QC和USB PD快速充电协议,功率为9.11V 4.27A 38.9W。
使用充电器的USB-C为某品牌TWS耳机充电,功率为5.05V 2.28A 1.42W。
iPad Air 3支持Apple 2.4A和USB PD快速充电协议,功率为14.98V 2.30A 34.59W。
Macbook Pro 16支持USB PD快速充电协议,功率为19.97V 3.22A 64.36W。
为了让大家更方便查阅,我们将充电器USB-C接口充电兼容性的测试数据放在表格当中。可以看到大部分设备都符合预期,iPhone 12系列除了mini功率都超过22W;“PPS三剑客”中努比亚红魔5G手机、黑鲨3S和三星 S20 Ultra 5G功率都超过30W,两款笔记本也都在60W上下。
为了更直观的表现,将数据放在柱状图当中,MacBook Pro 16和华为MateBook排名自然最高,紧随其后的是几款iPad和“PPS三剑客”,随后便是安卓旗舰与iPhone 12混杂。
2、USB-A接口
Redmi K30 Pro支持PPS、QC和USB PD快速充电协议,功率为9.24V 2.75A 25.49W。
华为P40 Pro 支持SCP、FCP和 USB PD快速充电协议,功率为4.87V 4.46A 21.75W。
充电器USB-A充电兼容性的测试数据放在表格当中。iPhone 12 系列四台功率在12W上下徘徊;两款华为旗舰功率也接近22W左右;小米9超过25W, 小米 10 Pro超过20W,Redmi K30 Pro则超过25W;魅族 17 Pro超过23W。
小米的两员大将排在最前,魅族 17Pro紧随其后,随后是华为的两台旗舰,后面的机型差距不大。
八、全程充电实测
模拟生活的使用场景,使用充电器的USB-C为MacBook Pro 16充电,来看一下充电全程的变化。经过短暂开机时间,功率到达了 20V 3.25A的功率档位;大功率输入持续了约1小时8分钟,随后后电流和功率开始阶梯式下降直至1小时53分;随后功率随着电流的逐渐下降而下降直至结束。最高功率为20.06V 3.22A 64.62W。
九、充电0%-100%
充电测试数据制作成表格,这款充电器半小时为MacBook Pro 16充入28%电量,1小时充入57%电量,全程耗时约2小时37分。
十、最大输出功率
使用EB程控电子负载测试充电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以0.1A为电流步进幅度,10秒为时间间隔,最终录得最大输出为19.59V 3.4A 66.6W。
十一、一小时满载稳定性测试
按照额定功率20V 3.25A满载进行稳定性测试,测试时间为一小时,测试过程中电压值呈水平直线,无明显波动情况,长时间满载比较稳定。
十二、温升测试
很多读者非常关心充电器发热量,所以我们加入了温升测试,但首先要明白几个温升测试小知识。
充电器热量跟功率密度、效率值、内部方案设计、环境温度等等有关,功率密度低的产品因为体积大有足够的空间让元件布局隔开,表面温度会较低,但体积往往十分巨大。而功率密度高的产品,内部往往采用了立式插板元件堆叠等设计,尽可能地将充电器做小方便用户携带,理论上温度会比功率密度低的产品热。
另外单口充电器与多口充电器因为电路设计上不同的发热也有区别,单口充电器属于AC to DC直接输出方式,多口充电器则是AC to DC to DC,经过二次压降发热量相对单口充电器会高一点。
对充电器的温升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在温度约为25℃的恒温箱内以20V 3.25A 65W的功率持续输出一小时进行测试。准备开始测试前,最高温度为25.7℃。
一小时后,当前最高温度为85.1℃,主要集中在充电器腰部,温度上升了59.4℃。
再来看另外一侧,当前最高温度为79.4℃,温度上升了约53.7℃。
温升测试小结
一小时满载温升环节是用来测试充电器在极限使用的情况下的发热情况,用户日常使用中很少会遇到这种长时间满载的情况。手机、平板、充电宝等数码设备功率不大,温升会较为缓和,而笔记本充电则会随着电量逐渐饱和而降低功率,发热也会同步降低。目前国家标准中对充电器表面温度要求是,不高于95度。鼎力65W带插座氮化镓充电器测试最高温度达到85.1℃,手感还是比较烫的,谨慎!
十三、纹波测试
1、220V 50Hz充电器在220V 50Hz交流输入的情况下进行了空载与重载的纹波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空载情况下:五个档位输出的纹波峰峰值从10.4mVp-p到31.2mVp-p不等。
重载情况下:十个档位输出时纹波峰峰值从26.4mVp-p到39.2mVp-p不等。
2、110V 60Hz充电器在110V 60Hz交流输入的情况下进行了空载与重载的纹波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空载情况下:五个档位输出的纹波峰峰值从9.6mVp-p到31.2mVp-p不等。
重载情况下:十个档位输出的纹波峰峰值从12.8mVp-p到31.2mVp-p不等。
纹波测试小结国家标准中充电器纹波要求是不高于200mVp-p,在110V 60Hz、240V 50Hz输入电压下,鼎力65W带插座氮化镓充电器所有输出功率纹波峰峰值均低于200mVp-p这个标准。
十四、转换效率测试
1、220V 50Hz
鼎力65W带插座氮化镓充电器在220V 50Hz交流输入的情况下进行了转换效率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将充电器在各个电压档位的输出功率拉满进行测试:五个档位测得插线板AC端输入功率和USB端输出功率,通过计算,可得充电器的转换效率从84%到90.87%不等。
2、110V 60Hz
充电器在110V 60Hz交流输入的情况下进行了转换效率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将充电器在各个电压档位的输出功率拉满进行测试:五个档位测得插线板AC端输入功率和USB端输出功率,通过计算,可得充电器的转换效率从84.36%到89.36%不等。
转换效率测试小结充电器本质上是一种转换设备,过程中会有损耗,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来。转换效率指的是充电器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的比值,也就是对电能的利用效率,转换效率越高越省电。充电器在110V 60Hz和220V 50Hz交流输入的各个电压档位下共测试出十个数据,从84%到90.87%不等。
十五、待机功耗测试
经过功率计测试,这款充电器在220V 50Hz的空载功耗为0.304W,换算下来,一年损耗的电能约为2.66W·h,若市价电为0.6元/KW·h,则充电器一年空载功耗需浪费约为1.6元左右。110V 60Hz时的空载功耗为0.235W,则充电器一年空载功耗需浪费约为1.23元左右。
总结
很多时候在网上买一些不常用的东西都像一次奇妙的冒险,体验不错就会觉得赚了,体验过差则就下次换一家。
我们买的这款充电器体验上属于基本达到预期(我们预期放的很低哈),但是部分测试或者说环节还是有些让人不敢用,比如过高的温度是真的烫手。
外观方面,大家是仁者见仁,有人觉得这款充电器是五大三粗,也有人觉得“赛博朋克”,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性能方面,充电器的协议除了OPPO系的快充,主流快充基本都有了,各个功率段也确实存在,纹波和转换效率属于正常水平,温度控制如果做好就好啦。
使用场景的话,首先是出差旅行很合适,其次很多朋友反映图书馆的插座非常需要拓展,这款产品很适合用在老旧的图书馆这种。反正是需要将一个AC插孔拓展的场景这款充电器都适用。
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充电器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所以很多人都追求品牌,就是图个安稳嘛。
总而言之,这是一款充满了奇思妙想的产品,实用性也不弱,但是品牌性就缺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