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小牛的长宽完全一致,为134.8x65.7mm,体型偏高瘦。小牛2的按键键程短,外凸不明显,因此外观更美观一些。
从底部的黑色面板宽度可以看出,小牛2的屏幕相比小牛要偏下一些,小红圈更接近下部黑色面板的中间,上下的边框也更加对称。
如前所言,小牛2背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背部做工精细,扬声器孔由二变一,Logo又横变竖立于中央。摄像头和闪光灯移到了左上角,使得背面也更加平整。
触感方面,小牛2的后壳更加光滑细腻,防指纹效果比较理想,但不及小牛。小牛的后壳虽略显粗糙,但其防指纹效果相当的理想,可以说完全看不到指纹痕迹。
因为屏幕有所下移,前面小牛2的上边框明显宽一些,听筒也更加圆润,前置500w摄像头移到了右侧。传感器采用隐藏实际,如果不逆着光根本看不到,其位置也发生了变化,由横变竖、由左移到右。
上部小牛2的小红圈明显要亮一些。因为是工程机,小红圈的亮度不够均匀,下部比上部亮一些(图片上看不出来;估计是内部灯的位置有偏离),这个问题在量产机中应该会得到修正。
虽然厚度更薄,但3.5mm耳机插孔却不再影响边框走向。电源键重回顶部的设计总有些不够人性化。
10.3mm对比7.6mm,整整薄了四分之一,重量也由160g将为120g,无疑更适合单手操作。
关于按键,笔者还是喜欢小牛的设计:键程更长、更清脆。虽然外观看起来有些碍眼,但按下去给于的触感非常明显。
而小牛2的按键就“温婉”多了,外观上倒是不影响整机效果,但触感绵软,反馈也不够充分(音量键比电源键稍好)。
因为电源键移到了顶部,拍照键又遭到移除,机身右侧完全没有了按键。
小牛2的内部更加平整,Micro SIM卡和Micro SD卡也不再左右相隔,整体设计有了很大进步。
遗憾的是,小牛2不支持NFC,而小牛支持(右边小牛的后壳上有NFC感应贴片)